為何需要嬰兒信箱?

日本九州熊本市的慈惠醫院二○○七年五月十日設置「嬰兒信箱」引起了相當激烈的社會爭論。該醫院出於天主教的信念,向來不施行墮胎手術,經常派遣助產士到各級學校進行性教育,也為未婚孕婦介紹孩子出生後的養父母等。可是,市內仍然不停地發生棄嬰案件,有時還導致嬰兒喪命。於是為了救助被放棄的生命,醫院當局決定設置「白鸛搖籃」,日本媒體一般稱之為「嬰兒信箱」。果然,設置當天,就有三歲男孩從福岡被父親帶到熊本留在「嬰兒信箱」裡,使得反對派的聲音更響亮了。包括政府首腦在內的反對派說:這種設施讓父母以為放棄孩子根本無罪,實際上等於鼓勵棄嬰。

然而,根據各項民意調查,日本國民當中支持「嬰兒信箱」者佔多數。畢竟,日本全國每年的墮胎件數大約有三十萬,佔全體懷孕的四分之一。幸運出生了以後,被放棄的孩子也每年多達兩百個左右。受父母虐待死亡的也有幾十名,其中一部分是母親自己在家裡分娩後奪取了生命的案件。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多數人覺得:為了救助無辜的受害兒童,設置「嬰兒信箱」是一個辦法。

據報導,在德國,同樣的設施過去六年內已設置了八十所。另外,義大利、瑞士、羅馬尼亞等國家也採用了「嬰兒信箱」。這些國家的名單清楚地說明:婦女的社會地位低,少子化嚴重的國家才需要如此的緊急設備。相比之下,在北美等婦女地位較高的地方,救援未婚孕婦的措施相當進步,於是不需要「嬰兒信箱」。

記得我在多倫多居住的時候,某日早晨一輛救護車停在隔壁房子門前,有人被抬出去了。後來我得知,那是十五歲的女兒自己叫救護車去醫院生了孩子。幾天後她出院時,嬰兒已經被養父母帶走,未成年母親若無其事地回到學校了。讓人吃驚的是,她雖然跟家人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直到救護車到來,包括母親在內竟沒人發覺她身體異常。原來,女兒懷孕後,跟男朋友商量做出的結論是:沒法把這孩子養大,但出於尊重生命的觀點最好不要墮胎,寧可生下來後送給別人。恰好在他們學校的牆上貼著「不自願懷孕?我們幫助你」的海報,是支援年輕人的非營利組織介紹願意收養孩子的人。

那樣的情形在日本是想都無法想像的。社會一般認為:不自願懷孕是自己的錯,是個人道德敗壞的結果,應該咎由自取。這種社會環境逼迫弱者做出犧牲。不少年輕女孩懷孕後只好偷偷地去墮胎,但是她們往往不敢告訴父母,也得不到男朋友的協助,在根本沒有人幫忙的情況下,得自己處理一切問題。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對未成年不利,還在被父母撫養的年輕人單獨去醫院分娩,在制度上幾乎不可能。於是,最後被迫在自己的房間裡生下孩子的孤獨母親,如果無可奈何地奪取了嬰兒的生命,到底誰該負責呢?通情達理的人自然會說:還是開設「嬰兒信箱」為好。

然而,日本高層的保守勢力對社會弱者的現實一貫視而不見,反之把關於生殖、生育的一切責任都推給個別女性的身上。正因為如此,日本是更需要「嬰兒信箱」的。



文章出處: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HTML 圖文版 ) [epaper@msx.epaper.com.tw]




其他相關文章: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不倫之子成為黑戶口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 氾濫失業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羽林衛隊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