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飛鏢的歷史

A. 戰鏢 (Fighting darts):因為不具有弓箭的威力而不被重視。
起源是在 6世紀 Bizatin帝國 Justin一世的將軍 Belisarius所發明。
由騎乘在馬上的弓箭手在所持的盾牌裡放著3支鏢,
鏢的長度是 18英吋(約46公分),
飛鏢先端的部份較重,
讓鏢可以容易的命中目標,
鏢尾部分加上了類似羽毛的裝置來提高鏢的正確度。
而這已是1300年前的事情了...

B. 吹箭 (Blow darts):
用 9英吋(約 23公分)或以下的細木或是刺針做成的吹箭,
後面的部份以球狀的纖維加工,
還有讓吹箭能夠穩定的飛出去的吹筒所組成。
吹筒是用筆直中空的竹子所做成,
有 6呎(約 190公分)或以上的長度。
這類武器的射程有 100呎(約 31公尺)以內,
箭的先端部分塗上了毒液,
可以用來獵殺動物。
吹筒的材料主要是來自於亞洲和南美的雨林,
到現在都還有在使用。
這種武器的歷史非常古老,
在歐洲的商人有引進,
英國的紀錄是在 15世紀就有被用來獵殺鳥類,
在這之後又演變成吹鏢的型態。


飛鏢靶的起源

到13世紀的時候,
長弓 (Longbow)因為在英國常被用來當作武器使用,
所以士兵們也因此勤於練習長弓。
在當時沒有資料顯示長弓如何普遍的被使用,
一直到了 16世紀才被統一把瓊麻加壓成一個圓形,
在圓形的中心處設置了紅心 (bull)。
鏢靶的尺寸大約是直徑 18英吋(約 45公分),
而這也是被當成現在鏢靶尺寸由來的一個參考起源。
之後的發展到了 17世紀中期,
大弓這類武器的地位已經消失,
只留下了被重新改良的弓箭技術;
到了 18世紀,
成為貴族的娛樂之一。
從那個時候開始,
飛鏢靶講求標準化:
直徑有4呎,
在上面有4種圓圈,
從最外側開始是白色( 1分)、黑色( 3分)、藍色( 5分),
然後正中央是金色( 9分)稱為 Bull's eye。

這樣的得分方式也是現在飛鏢靶的由來。


--- 待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羽林衛隊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