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斌
前 言
西元二OO三年春天開始的“SARS”時期給了我一個真正靜下心來整理思路的機會(反正也出不了家門,就算出門了,也沒地方可去)。
投身飛鏢運動已將近十年了,對中國飛鏢運動早期的發展過程,自我感覺十分瞭解。其中每個時期的每個人物和事件,都清楚的印在我的腦中。隨著中國飛鏢運動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果,都成為我這次“閉門修行”的內容。其中,讓我思考最多的,還是中國飛鏢運動的現在和不遠的將來如何真正的普及和推廣,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面臨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SARS”時期是一個充滿恐懼和無奈的時期,而對於我這個身心都忙活了五年的人來說,這一時期是老天爺給我放了一個大假,不知何時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哈哈!但願不再有了!)。
第一章 運動的誕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改革,“休閒體育”這一名詞悄然進入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有錢了嘛!當然就會出現很多花錢的方式,又能休閒、又能健身、又能消磨時間的休閒體育運動理所當然被廣大老百姓所接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檯球熱”和九十年代中期的“保齡熱”,都是在上述大環境下興起的。而這兩項運動的興起時間,正是中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準快速提高的時期。同時,這兩項運動也為商家開闢了兩個在當時來說效益“無限”的產業。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整,國家經濟完成了“軟著陸”,同時出現的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整體經濟的“今非昔比”,老百姓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就業和衣食住行等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必須上,體育產業的發展整體上放緩了腳步。也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飛鏢運動開始了她正式的起步階段(我個人評價為:“先天不足”)。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國人才真正悄然介入這一新興的休閒體育項目。但是,由於其活動場所(酒吧)的限制,飛鏢運動並未像檯球和保齡那樣,很快的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瞭解和接受(直至今日,酒吧這個特殊場所還未完全被老百姓接受)。使飛鏢運動在初期,是在不被人注意的特定“溫室”環境中自然發展,並未得到來自任何方面的重視和“栽培”,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在早期談不上任何社會影響力。但隨著1997年央視飛鏢節目的開播,國人才開始瞭解飛鏢運動的真實存在。也正式因為媒體的介入,使這個不為人知、全新的、所謂的“貴族運動”在全國一些地區,被當地的極少數人率先接受,也就使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飛鏢運動愛好者(雖然他們也只是處在懵懂階段),其中由以北京地區的飛鏢運動愛好者“水準”最高、“動靜”最大。
與此同時,“一小撮”懷有“野心”的、“自不量力”的愛好者開始幻想,並著手實施將此項運動“做大”、推向社會大舞臺的計畫。大家知道:在中國,要想發展一個新鮮事物,首先要與“組織”取得聯繫(我們的一切都不能脫離“組織”的領導呀:),也就是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最好還能得到支持和指導。
1998年3月,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和中央電視臺體育部共同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意義上的飛鏢比賽,其意義在於:中國飛鏢運動有了正式的管理機構,第一次使國人正式的參與了一次比賽,並通過中央電視臺向全國正式宣佈:一個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正式的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中國飛鏢運動誕生了。
中國飛鏢運動的孕育和誕生過程與其下的四個因素是密不可分、並缺一不可的:正式的主管部門、強有力的宣傳媒體、廣大的飛鏢愛好者和飛鏢運動器材的生產經營商。
我本人親歷了中國飛鏢運動早期發展的各個階段,並有幸參與了其中的工作。親身的經歷告訴我: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細緻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是中國飛鏢運動發展的根本,無論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遇到何種艱難險阻,只要我們每一個參與者都懷著根本的信念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必將克服千難萬險,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我想這樣的歷史事例是數不勝數的吧。
第二章 認識飛鏢運動
產生於一百多年前的現代飛鏢運動,在現今的世界裡幾乎流行於每一個角落。但其流行的環境卻只限於家庭和酒吧這兩個相對封閉的場所裡。
在歐美,飛鏢運動以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究其原因:就飛鏢運動本身來說,首先是器材和場地的相對簡單化,其次是運動入門階段非常容易。也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使飛鏢運動在沒有強大的宣傳和熱鬧的觀眾烘托中,靜靜地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進入千家萬戶。
據我所知,在十九世紀末英國正式誕生現代飛鏢運動後,這種小巧而迷人的運動便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政策,在世界的各大洲生根。殖民者和移民們將這項簡單而有趣的運動帶到了新的土地上,並在當地自發的傳播和完善起來。當今世界飛鏢運動普及和競技水準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正是當年英國移民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和加拿大。同時,古老歐洲大陸的國家,由以德國和北歐國家也將飛鏢作為其酒吧的必設項目傳存發展至今。
過於簡單的器材和容易而有樂趣的遊戲方法,使參與者沉醉於其中休閒娛樂的、融洽的交友氣氛中,忽略了飛鏢作為一項運動的競技性。同時,飛鏢運動的生存“土壤”(酒吧)的氛圍,更加影響了飛鏢由休閒娛樂向競技運動的轉變過程,也限制了她的普及。
相反,和飛鏢運動同屬於酒吧文化產物的其他兩個項目——檯球和保齡球,就是由於它們更早的脫離了酒吧環境的限制,使其發展的空間得到了根本的改變,並隨著市場化運做的加強,得以迅速在社會普及。而飛鏢運動發展至今,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停留在酒吧文化的範疇內,只是在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才開始探索其全面普及和市場化運做的方式。
一百年固定不變的自然發展模式,使飛鏢運動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只是酒後的一種消遣遊戲,不能以一個真正的競技體育運動的形象見諸于世人。以中國的香港和北京這兩個飛鏢運動的早期開展為例,都是由常住在這兩個地區的歐美人,在工作之餘,在酒吧中組織鬆散的比賽開始,其後通過本地人的加入,才使本地人開始參與到此項運動中來。其過程沒有任何人的支持和鼓勵,完全靠個人的興趣參與的。據我所知,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飛鏢運動的早期開展方式與此同出一轍。而香港飛鏢協會發展至今已25年,其飛鏢運動的普及狀況並未發生多大改變,包括國際性的“香港公開賽”的比賽過程,與平時的酒吧比賽區別不大。
所以我認為:飛鏢運動本身器材簡單、易於入門的兩個特性和其存在的環境、不完善的競賽規則、滯後的發展戰略,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和影響了飛鏢運動作為一個大型的、正式的競技體育運動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相反,飛鏢運動本身器材簡單、易於入門的兩個特性,本應該成為其快速普及和發展的助推器。
因此,正確理解和認識飛鏢運動,就成為發展此項運動的關鍵。尤其是在現在的中國,在飛鏢運動剛剛起步階段,如何能夠使飛鏢運動本身的兩個特性成為其發展的有利條件,而不是作為阻力出現,就成為我們現在要協調解決的基本問題。
我想這需要所有飛鏢運動的參與者在參與時,應盡可能正面宣傳和展現其特點,發揮起體育運動的內涵,在思想上重視飛鏢運動,而不是將其視為兒戲。同時群策群力,使飛鏢運動走出酒吧,進入更廣闊的全民參與的空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懈地做出各種嘗試,使飛鏢運動及其產業在中國真正的普及和發展。在發展飛鏢運動及其產業的方面,其實我們和世界都在進行嘗試,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要大家認識到這一點,難道大家不想一試身手,讓中國的飛鏢運動給世界做個榜樣嗎?!
第三章 中國飛鏢運動現狀
從1998年舉辦第一次實驗性飛鏢比賽到現在,我國共舉辦了十次正式的全國賽事,並舉辦了一次由各地區體育主管部門參加的飛鏢培訓班。
隨著1999年5月,飛鏢運動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中國第95項正式體育比賽項目,全國已知共有二十九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參與飛鏢運動的人群。一些地區成立或正在籌備成立本地區的飛鏢運動協會,內蒙古、浙江和遼寧已將飛鏢列為省運會專案,《中國飛鏢競賽規則(試行)》也於今年年初正式發行。
總體上看,全國飛鏢運動已經進入初期發展階段。通過四年有計劃的發展,無論從普及情況,還是競技水準,以及賽事的組織和規模均是程逐步上升的趨勢。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還是一貫堅持我的作風——多說問題,少說成績(就是喜歡潑涼水)。下面就是我所看到的一些較為重要的問題:
問題一:全國各地飛鏢組織的建立和賽事的展開
四年來,除了每年不多的全國性賽事外,只有個別地區開展了較為正式的地區性比賽,更多地方還處在無人管理和組織,無賽事活動的狀態。到目前為止,省級地區只有天津市正式成立了飛鏢運動協會,但由於種種原因,協會至今沒有很好的利用其有利條件,開展連續性的、有影響的推廣普及活動。其他大多數地區不是因地制宜地搞好當地的普及推廣,而更多的是抱著等待的態度,等待全國性的高潮期、等待國家主管部門硬性下文來搞活動。殊不知,中國體育體制改革後,過去那種各個項目靠上級扶持和硬性規定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而另一種現像是:當地體育主管部門想要開展飛鏢項目,可是卻缺少技術人才的協助;下面的飛鏢愛好者又特別希望搞好飛鏢運動,又苦於找不到組織。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大到省級地區,小到一個城鎮。
因此,如何能夠組織起各地區的飛鏢組織,將本地區的飛鏢運動參與者有序地組織起來,以便順利的組織該地區的飛鏢賽事和普及推廣活動,就成為全國飛鏢運動普及的關鍵問題。
問題二:地區性賽事的開展
在當今國內的大多數飛鏢愛好者眼中,只有全國性的比賽才是正式的、有意義的比賽,而本地區、本市、本區的比賽就不是正式的比賽,只希望大而全,不看中基礎賽事的組織和建設,這是最要不得的想法!大家試想:全世界的飛鏢愛好者每年只等待參加每年的三十多場世界性的比賽,那還有幾個人願意參與這項運動呢?!
據我所知,在英國,每個城鎮均有自己城鎮的各類型比賽,而每週一、二次的團體聯賽是這些比賽的基礎。我知道的世界上的飛鏢大師都是從本地的聯賽中成長起來的,有些大師現在仍然在參加家鄉的聯賽。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不能和英國比。那麼就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同樣在每個城鎮都有幾級團體聯賽,並且各城鎮均有人數不等的飛鏢。也許還會有人說:我們現在和日本也比不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北京的聯賽吧:
北京的業餘飛鏢聯賽從1986年開始,由英國大使館文化部發起組織,開始的時候參賽隊伍只有8支,人數不超過五六十人,我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交流過,其中80%的水準對我們現在來說只是剛開始玩鏢一個月的水準。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群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發展成為眾所周知的北京飛鏢群體,發展起令各地飛鏢愛好者羡慕的飛鏢聯賽體系。
那麼,是各地的飛鏢愛好者沒有熱情嗎?不是!是各地的飛鏢愛好者沒有水準嗎?不是!是各地區都沒有條件嗎?不是!是各地區都沒有這樣的人群嗎?都不是!我想還是思想的問題,是想法不切實際的問題,是不是大家都能夠因地制宜地開展飛鏢運動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反問一下自己:我們的想法是不是腳踏實地地從小、從基礎出發,是不是因為設想的太遠,而我們現在的稚嫩腳步還達不到那裡?
只有固定的、基礎的賽事開展起來了,才能說中國的飛鏢運動成型了,我們才有了向更高、更廣的目標發展的基礎。同時,才能使我們有更多的交流和比賽的機會,才能更好的保持我們每一個人對飛鏢運動執著追求的熱情。
問題三:畫圈子和占山頭
參與有先後、水準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財力有薄厚,這樣就出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大多出現在我們飛鏢愛好者的群體中,以及一些致力於開展和組織飛鏢運動的管理者中。
短短的幾年時間,雖然中國的飛鏢運動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在一些開展運動相對比較好的地區,已經開始出現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和占山為王的早期現象。這種現象雖然並不普遍(因為開展較好的地區本來就不多),但同樣起了阻礙運動發展的作用。過激的管理方式、陰奉陽違的違規運做、抬高自己打擊異己的手法和大搞聯合陣線的拉幫結派的做法開始在中國的飛鏢環境中滋生。所有這些做法都使剛剛起步的中國飛鏢運動“發育不良”。這些“頑疾”的出現,只會因為短暫的利益和虛榮心的滿足而使飛鏢運動有夭折或分崩離析的危險。可能會有人說:“你過於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了吧。”我個人認為:沒有!正是因為出現上述病症,才使得一些原本基礎發展的不錯的地區,現在停滯不前,以至倒退;使得一些地區的愛好者對飛鏢運動和前途失去信心;使得一些政策和資訊不能順利傳達;使得飛鏢運動的隊伍不能順利壯大。
所有這一切的原因:就是一些地區的開拓者或組織者過於注重“名利”二字,沒有將發展飛鏢事業作為其參與此項運動的目的,沒能為飛鏢運動急之所急、為廣大飛鏢愛好者想之所想。試想:如果每一個飛鏢運動的參與者都一門心思為自己的利益和個人的將來著想,那中國飛鏢事業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問題四:實事求是
在今天的中國飛鏢運動的參與者中,對於中國飛鏢運動的現狀有著兩種既然不同的認識:一部分人抱著一種非常之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國飛鏢運動的發展形式一片大好,反之卻在管理和組織方面趨於保守和置後;另一部分人則持一種極其悲觀失望的態度,認為發展這麼多年,卻沒有看到明顯的進步,反而是在走下坡路。
殊不知,抱有以上兩種心態的人,其實對中國飛鏢發展的現狀沒有認真的觀察和認識。同樣基於對中國飛鏢事業的無限熱愛,卻忽視了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或過於激進,總認為步子太小太慢;或過於保守,只看到眼前的地盤或短時間內的得失。
不能實事求是的看待現狀的結果,就是忽視基礎工作的開展,產生悲觀退縮的情緒或行為,好高騖遠的指定發展計畫,脫離已經成熟的發展基礎,最終導致誤導和迷惑了更多的參與者,令其產生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產生大喜之後的大悲情緒,導致對中國飛鏢運動的發展喪失了最基本的熱情和信心,使很多地區的運動出現了停滯或連根消亡的後果。
問題五:是播種還是收穫
到底現在的階段是全力播種階段,還是已經可以收穫的階段。我想有識之士都應該明白,作為飛鏢運動的初級階段,我們所做的應該只有投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但是,還是有那麼一些人,不顧自然規律,在此時忙於收穫,甚至不顧後果,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斷送了一個地區、甚至整體發展的長遠利益。試想:如果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為了立刻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既得利益,那麼中國飛鏢事業還可能發展嗎?
問題六:等待還是冒進
與上一個問題相似,到底採用何種方式參與現階段中國飛鏢事業的發展呢?是守株待兔,等著天上掉餡餅呢?還是不顧客觀事實,盲目樂觀、盲目投入,採取冒進的方式呢?對於現狀,以上兩種態度都是錯誤的。不去努力爭取,只是翹首觀望、等待結果,可想而知——“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而盲目冒進,只會造成更大的打擊,同時也消耗了有生力量和資本,從而產生失望和退縮的想法,最終知難而退,逃到了等待和觀望的人群中,最終不再有人參與、不再有人努力、不再有人付出,中國的飛鏢事業也就到此為止了。
問題七:素質和修養
這個問題我想照搬我在去年所寫的《論“飛鏢人”的修養》一文。
第四章 中國飛鏢運動的發展
簡單的說,解決了上一章所提出的問題,也就能使中國飛鏢運動具有長足的發展。我們如何能夠具體的實施操作呢?
首先就是要積極建立起一個充滿熱情的、強有力的組織,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的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繫,以耐心和認真的態度協助主管部門組織起當地的飛鏢管理機制。在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繫時,不要怕門檻高,不要有自卑心理(我們都是中國飛鏢運動的主人),要努力不懈,一次不行,再去第二次、第三次,要學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在尋找“組織”之前,還要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有一套切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發展計畫,要盡可能切實瞭解本地區運動的發展情況,要做到:有備而來、有問必答,在對本地區運動的管理和開展的問題上,要多聽取主管部門的意見,虛心接受領導。只有得到了主管部門的支援,才能真正建立起本地區合法的飛鏢運動管理機構,才能為在本地區正式推廣和普及飛鏢運動、指定切實的發展計畫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在得到本地區體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後,要即刻與本地區已存在的飛鏢運動參與者和業餘團體取得聯繫,將人群聚攏起來,根據實際人數和情況制定賽事推廣計畫,在有條件和人數較多的地區開展基礎聯賽,聯賽的人數和形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不能求大、求全,不怕人數少,相信經過時間的積累,規模會越來越壯大。同時,在摸清本地區飛鏢運動開展情況後,要不失時機地組織本地區第一次正式的公開賽,目的是製造聲勢,提供交流的機會,組織和鍛煉賽事組織、管理隊伍,培訓裁判隊伍,並盡一切可能將賽事建成持續性賽事(每年一屆或更多)。條件好的地區還可以通過與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將飛鏢專案加入地區綜合性運動會中,提高層次,尋求更高的發展和更多的宣傳機會。
只有各地區飛鏢運動管理體系和基礎賽事建立了,中國飛鏢運動才算有了發展的基礎,才能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普及階段。
我們曾多次建議各地區組織起自己的地區性聯賽體制,但大多數地區都以人數不夠的理由給予回絕。其實他們也知道,不是人數多少的問題,而是他們自身想組織的比賽規模要求太大。聯賽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有計劃、按時的組織人員比賽,為參與者提供連續性的賽事交流活動,到人群中展示飛鏢運動的吸引力,只要能達到以上目的,個人聯賽,團體聯賽,都只是個形式而已。人多了,就多組織幾個隊搞團體聯賽;人少了,就化整為零,搞個人聯賽,這樣做的效果是一樣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都要等待像北京一樣有幾百人參與的時候,才開始組織,那可能要等很久 ,也可能永遠也等不到。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參與飛鏢運動的過程中沒有“面子和裡子”的問題,只要用心努力去做了,本身就是成功。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個很普通的道理,可能普通到經常會被人“忘記”。我個人體會,在中國飛鏢運動發展的全過程中,是需要我們將這個簡單的道理貫穿始終的,尤其是現階段,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其中包括:愛好者與愛好者之間的團結,管理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團結,商家與商家之間的團結,以及這三者之間的相互團結。在團結的大前提下,求同存異、公平交流、公平競爭,這樣才能求得共同發展。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任何形式的畫地為牢,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任何形式的損人利己,其結果是損害中國飛鏢運動的整體發展,我想後果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
現階段的發展目標就是普及,就是讓各地區的星火之勢燎原。作為管理者應當放下架子,積極扶持其管轄範圍內飛鏢事業的開展,遵循全民運動的自然發展規律,避免過嚴、過高要求,為管轄範圍內的運動開展創造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
作為愛好者,應當積極參與到飛鏢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活動中,放下門戶之爭,以自身可能的力量帶動身邊的人群瞭解飛鏢運動、參與飛鏢運動,積極回應和配合組織者的號召和安排,將自身視為中國飛鏢運動的“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竭盡可能的克服各種困難,多交流、多學習、多宣傳,為飛鏢運動的發展群策群力,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為商家,應當避免過於急功近利,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喪失了未來飛鏢運動的巨大的產業市場。決不應當在現階段採取“殺雞取卵”的方式(何況現在這只小雞還沒有蛋呢),要將經營眼光放的長遠一些,在保證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多為中國飛鏢運動的發展出力。不要將自己只看作商人,要將自己真正融入飛鏢運動中來,成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為飛鏢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幫助,這樣做的結果必將贏得最終的市場和利潤。
只有正視飛鏢運動發展的現狀,找到自身所處的位置,才能“對症下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開展工作,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或等待觀望的現象出現。希望中國飛鏢運動迅速普及的願望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精神動力。但過於依賴精神,而忽視客觀事實的問題,同樣是走向失敗的根源。
對於現在的中國飛鏢運動而言,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還是個很小很小的項目,對於足球等項目,我們近乎微不足道。其實我們的運動在中國正式開展才5年的時間,還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我們還沒有能力和影響力,還做不到“一呼天下應”的效果。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更需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把基礎打好。還是那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認真地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哪怕是很小的問題,都會對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那種等待觀望和好高騖遠的做法只會消磨我們的意志和精神。
因此,大家要振作精神,做好每一個人應該做的工作,仔細調查研究,為自己指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畫(管理者制定契合實際的發展和賽事計畫,並逐步加以實施;愛好者堅持練習和參與;經營者盡可能的贊助和擴大宣傳)。只有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了,一個群體才會發展,一個地區才會發展,一個新的項目才能在全國發展興旺。
中國的飛鏢運動只有真正的普及了,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其收穫,享受我們經過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成果。任何想在初級階段得到利益的人或人群,都會發現他們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那麼大家何不靜下心來,融入建設者的行列,團結起來共進退。付出是不分大小和先後的,你的付出和你的收穫永遠是成正比的,也就是每一個人的這份正比才使我們的運動得到長足的發展。
對於中國飛鏢運動未來的普及和發展,我始終抱著樂觀的態度,對於現實的工作我一直採取謹慎的風格,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而奮進才能達到我們最終的目標。我們的目標就是:使飛鏢運動家喻戶曉,使飛鏢運動走入市場化運作,使愛好者得到更多的發揮和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商家通過運動得到更大的利潤,使中國人能夠站在世界飛鏢運動的前列,使飛鏢運動的發展不再是我們心中的一個夢,而是現實中的一股洪流。
後 記
在寫本篇文章的過程中,我特……別希望我是個大文豪什麼的,下筆如行雲流水之類的。但是實在對不起大家,本人才疏學淺,真的是千辛萬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這篇作文(頭髮還掉了許多),其中大部分想法和看法都屬本人個人臆斷,如有與事實不符或不完整的地方,還請領導和各位飛鏢仝仁指正,並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我的文章作為批判對象,“深揭狠批私字一閃念”,展開大論戰,這也就達到了我滿頭大汗的“拋磚引玉”的目的了:)
如果大家在看過之後,一致認為這篇文章屬“癡人說夢”,那我可真要回家好好反省反省自己了。但同時我仍會繼續不懈的 為中國飛鏢事業的發展做我應做的事(而不是夢了)。
願中國飛鏢運動在不遠的將來站在世界飛鏢運動之巔!
尹斌
二OO三年五月於北京半隔離的家中
來自:http://www.darts.net.cn
文章轉自:體總網
注:本文版權歸作者尹斌所有,作者如不同意發佈,請聯繫本站。
- Aug 10 Sun 2008 00:56
論 " 中國 " 飛鏢運動的發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